中国风能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风能技术

风能技术

甘肃武威市依托风能光热与水能发展低碳经济

中国风能网2023-04-26风能技术风能 塔架
江苏天赋风能,风能塔架,风能吹衣服,甘肃武威市依托风能光热与水能发展低碳经济,江苏天赋风能,风能塔架,风能吹衣服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

甘肃武威市依托风能光热与水能发展低碳经济

甘肃武威市依托风能光热与水能发展低碳经济,

江苏天赋风能,风能 塔架,风能吹衣服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江苏天赋风能,风能 塔架,风能吹衣服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在经济建设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线,积极实施“工业富市、科教兴市、开放活市”三大战略,构建“三大支撑”,即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育发展四大产业(即食品工业、能源工业、现代服务业、劳务经济),使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0.11亿元,在全省所占位次为第6位,较上年增长12%,增速在全省居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9.06亿元,增长5.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7.34亿元,增长14.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3.71亿元,增长10.75%。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推进节能减排的关系,狠抓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新能源,支持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延伸产业链上项目,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努力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低碳经济产业。

  (一)依托风能、光热和水能等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大力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

  1、武威风能资源相当丰富,天祝县松山滩年平均风速4.6--5.5米/秒,年有效风能贮量在1194千瓦时/平方米以上,大于具有世界第一风库之称的安西和玉门镇。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沙漠地貌显著,沙丘、戈壁、荒漠占总面积的85%以上,全年多西北风,冬春两季比较频繁,平均风力≥12米/秒、瞬时风速≥17米/秒的8级以上大风天气比较频繁,全县平均大风日数为27.8天,最多达63天。根据《武威市国土开发整治总体规划》风能区划标准,民勤县为风能可利用区,有效风能时间在4851小时,可用风能年贮量518.6千瓦时/平方米,平均风速在2.8-3.5米/秒之间。特别是红沙岗镇,平均风速变化平缓,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利用率高,具有风电开发条件。同时,交通便利,适宜大型风电机组的运输,境内戈壁荒漠较多,地势平坦开阔且地质稳定,可供选择的风电场场址面积较大。总体看民勤县风能资源具有风向稳定、风力持续性好、破坏性风速极少、建场用地富足、电能并网方便等特征,具备大规模风电开发的资源优势。

  在风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市政府与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甘肃武威能源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华电集团已在天祝松山滩镇二道墩村和民勤县东湖镇五托井村各布点建设1座测风塔。民勤县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从2004年开始着手筹划,先后与甘肃思力新能源研究所、宁夏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单位签订协议,开展了勘察、测风等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2007年,宁夏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民勤县签订风电开发前期测风工作协议。目前,国家气象局和民勤县气象局也在民勤县青土湖、天祝县芨芨滩等地建立4座70米测风塔,开展测风和风能资料收集工作。中广核风力发电公司已将收集的风能资料上报中广核集团进行评估。市发改委还委托兰州区域气候中心,编制完成了武威市风能资源评估报告。

  2、武威光热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温度日差大,空气干燥。全年日照时数达2570-303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8-68%,是我国日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目前武威市太阳能开发利用已开始起步。近年来,为改善生态环境,利用清洁能源,武威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行生产、生活示范,阳光小康住宅示范区已开始使用。成功引进甘肃电投日新应天科技公司在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建设新型太阳炉生产多晶硅、光伏发电和光热项目,目前13座新型太阳炉和13组光伏发电机组已顺利投入生产,37组新型太阳炉正在加紧建设,这一再生能源生产技术为世界首创,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与甘肃大唐公司、国家863计划攻关联合体共同合作建设兆瓦级并网光伏电站,一期0.5兆瓦已建成并网发电;与中电投西北分公司签订了100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协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3、武威水电资源温藏量较大。武威市虽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但由于地处祁连山三级夷平面的低丘陵带,分布着石羊河和黄河两大水系的很多支流,具有海拔高、纵坡大等特点,从汇流口到出山口,海拔1800-2800米之间,河道纵坡1/40-1/100,多为深山峡谷,温藏着一定的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大。

  过去武威市通过自筹建起了西营、南营、黄羊等水电站,为武威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近年来,依据武威市的水能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又建设了省电力局在西营投资的6445千瓦水电站、先明峡2.25万千瓦水电站,青岗峡、朱岔峡、双腰湾、西营三沟一级水电站,2009年杂木河杂木寺、西营三沟三级、双窑湾1号水电站等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天祝县毛藏寺闸渠河上游水能梯级开发利用项目已编制完成《规划报告》,目前,全市境内已建成投运并网发电的小型水电站共19座,总装机容量9.5万千瓦时,装机容量最大的金沙峡水电站达到7.2万千瓦。对节约武威市一次性能源,减少外购能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立足节能降排发展低碳经济,把节能降排作为应对金融危机、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

  近年来,武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降排工作,将节能降排工作摆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严格实行节能降排工作目标责任制。市政府将节能降排约束性指标纳入年度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作为政府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十大节能工程、推进六大领域节能、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工业重点企业节能、强化环保工程措施和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等措施的实施,节能降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节能目标超额完成。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3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5%;2008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18%;到2009年,全市万元GDP能耗降低到1.203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8%,较省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降低率4.3%低0.5个百分点,其中,全市17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总产值耗能由去年的0.5786吨标准煤,下降到0.5055吨标准煤,每万元工业总产值耗能降低0.0731吨标准煤,下降12.63%,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11.63%。据测算,“十一五”前四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已累计下降16.99%,完成节能总体目标的84.95%,距下降20%的目标尚差3.01个百分点。根据目前全市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来看,预计到2010年底,全市万元GDP能耗可下降到1.1555吨标煤,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节能20%的约束性目标任务。

  2、污染减排工作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总量均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近年来,武威市为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较好,2009年,省政府下达全市COD排放总量控制在0.97万吨,较2008年增长0.216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2万吨,较2008年增长0.2217万吨;经初步核算实际增长量为COD0.2147万吨,二氧化硫为0.2017万吨。二是城市环境质量逐步好转,2009年,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中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0.087mg/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031mg/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0.026mg/立方米,分别较省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低0.013mg/立方米、0.029mg/立方米和0.054mg/立方米;水环境质量中省控6个地面水考核断面有3个断面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3个断面达到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红崖山水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城市质量目标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三)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使低碳经济产业在全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升。

  一是继续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近年来,武威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强基础、调结构”的思路,坚持一手抓保增长,一手抓调结构,进一步做强做大食品工业等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劳务经济,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确保工业平稳增长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和建设新型太阳炉生成多晶硅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使节能型产业在全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据测算,2009年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3.15亿元,较上年净增9.44亿元,同比增长9.42%;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93亿元,同比增长25.1%。全市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二是强化项目能耗源头控制。认真落实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实行部门联动、协同把好准入关,对国家明令限制、淘汰、禁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以及高耗能、高耗水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市经委和发改部门依据《武威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试行)》,对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节能评审,从源头上杜绝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上马。

  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劣汰”的要求,落实淘汰落后产能政府责任,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督促各县区依法关停国家限期淘汰和已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古浪西泰电冶公司3×3200KVA特种合金等落后产能淘汰计划顺利实施,5户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专项核查,完成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目标。同时,相关部门加强对近年来已关停淘汰企业的监督检查,严防死灰复燃。此外,加快建立适合市情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用足、用活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财政奖励政策,规范和完善申报、公示和监管程序,积极向上争取国家财政奖励资金,促进关停企业遗留问题的解决。

  1、加快发展与节能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武威市属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薄弱,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能耗总量相应呈逐年增长趋势。如全市煤炭的能耗总量2007年为157.2万吨,2008年为175.6万吨,2009年达到192万吨;石油的能耗总量2009年达18.44万吨,比2008年的17.39万吨增长6%。特别是天祝和古浪两县以高耗能行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在短期内难以转变,直接影响着全市节能降耗目标的顺利实现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2、风电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虽然天祝、民勤具备风电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处于前期测风和资源评估阶段,由于风能资源开发需要3-5年的系列观测资料,致使开发建设进程缓慢。二是由于天祝松山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整个开发进程。

  3、发展低碳经济的规划和监测考核体系还不健全。由于发展低碳经济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目前,还没有制定和出台有关发展低碳经济的规划和监测考核指标体系。特别是现有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指标中,缺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二氧化碳监测指标。

  1、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下决心关停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关停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上淘汰落后产能专项奖励资金。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和环保评估审查,把好节能减排源头关,控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

  2、要加大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风电产业建设步伐。要抢抓河西走廊风电项目实施的机遇,一方面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积极争取项目,引进资金;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以热情的服务、优惠的政策,鼓励支持省内外大企业投资风电产业;此外要加快风电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使风电产业尽快成为促进武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3、编制战略发展规划。政府应尽快制定出台发展低碳产业的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节能减排规划、循环经济规划统一安排,形成一个发展低碳经济的蓝图;制定低碳产业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以低碳为目标的产业结构,积极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