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能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风能利用

风能利用

最惨亏超60亿港元!7家年报6家预亏 在港中资券商往哪突围?

中国风能网2024-03-02风能利用新风能算空调
风能和光能股票,新风能算空调,风能力建设年,最惨亏超60亿港元!7家年报6家预亏在港中资券商往哪突围?,风能和光能股票,新风能算空调,风能力建设年国际化征程中,2022年可谓是折戟之年。中资券商普遍面临盈利幅下滑、自营投资巨幅亏损

最惨亏超60亿港元!7家年报6家预亏 在港中资券商往哪突围?

最惨亏超60亿港元!7家年报6家预亏 在港中资券商往哪突围?,

风能和光能股票,新风能算空调,风能力建设年  国际化征程中,2022年可谓是折戟之年。中资券商普遍面临盈利幅下滑、自营投资巨幅亏损、经纪投行盈利收缩的局面。

  风能和光能股票,新风能算空调,风能力建设年中泰国际研究部主管赵红梅3月27日发布深度研究报告称,中资券商栉风沐雨后待突围新方向。报告系统性分析了中资券商目前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它们的建议。

  报告称,香港证券业竞争持续激烈,主打“经纪+投行+贷款融资+投资交易+资管”的中资券商从同质化趋于向信用风险分化发展。

  目前以华泰国际、中金香港、中信国际、国泰君安国际四家券商为头部阵营,中小型中资券商受制于注册资本金及母公司资源禀赋的差异,在港展业面临多重压力。

  自2021年以来,券商经营环境发生巨变, 港股单边下行及高收益地产美元债违约潮,多家在港券商自营、经纪、投行等业务收入大幅下滑。

  截至目前,在港7家上市中资券商预告了2022年收入骤降,仅国际微盈,其余均预计亏损。

  回顾过去多年中资券商的发展历程,中泰国际称,业务发展主要是由“经纪+投行+融资+投资交易+资管”五轮驱动,他们重点梳理海通国际、国际、申万宏源香港、兴证国际、西证国际,以及中金香港、华泰国际、中信国际等。

  在经纪业务方面,2022年末香港1号持牌机构数目1,492家,而根据中国证监会,2022年中国内地共有140家在册公司。两者相对比之下,香港经纪业务竞争可谓惨烈。

  保证金业务规模逐步压缩,保证金业务以其业务模式相对简单、息差收入丰厚的特点,在发展初期吸引了中资券商的广泛参与。但今年来,各家券商已加强风控。2022年上半年,券商的保证金贷款余额同比均呈现下降趋势,保证金收入也大幅减少。

  投行业务中,中资券商的市占率逐年走高,向头部集中趋势不改变。“强者恒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从投行业务排名来看,中金香港股债承销保荐业务无论从项目数还是承销金额来看都居于龙头地位。

  根据瑞恩资本披露数据,2021年至2022年按保荐项目书排名的排名前13名中,中资比例连续两年超过50%,中金公司连续两年排列第一。

  债券承销方面,根据彭博数据显示,2022 年中资券商承销离岸债规模前三分别为中信证券、及,三家的市占率分别为4.56%、4.55%、 3.46%,均较2021年有所提升。

  但非头部券商表现却逐年下滑。国泰君安国际投行分部收入同比下降62%至1.5亿港元,企业融资业务收入按年下降12%至0.3亿港元,、西证国际投行业务呈萎缩态势,营收同比分别下跌36.1%、55.0%,除税前利润分别下滑57.3%、61.7%。

  自营业务上,中资券商重心普遍在重资本驱动型的资金业务上,且持仓债券类占比最高,自营业务投资波动性大且收益率依赖市场环境,2021年下半年以来,港股和中资地产美元债二级市场均出现大幅下挫,导致各家中资券商投资收入均出现大幅缩水或亏损,自营成为2021年至2022年营收下滑的最大推手。

  资管方面,中泰国际认为,该领域并非中资券商优势,仍待破冰。恒指近两年单边下行、中资地产美元债大幅下跌等均对资管基金规模及投资收益率带来极大考验,部分中资在港券商出现规模停滞或萎缩。

  2022年上半年资产管理规模为515亿港元,管理费收入下降48%至1.41亿。2022年上半年资产管理费收入同比骤降84%至0.1亿港元。资产管理规模达73亿元,资产管理分部收入同比下降14%至0.12亿港元。

  在新方向上,目前已落子布局东南亚的机构中已有、海通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银河、申万宏源、 建银国际、中泰证券、东吴证券等,拓展布局东南亚地区证券业务又成新思路,部分券商的东南亚国际业务已成为重要创收来源。

  2022 年上半年银河国际收入一举进入中资券商前五名,一定程度受益于旗下银河联昌证券在东南亚地区经纪业务的快速增长。

  2022年上半年表示其越南和新加坡子公司收入在稳步提升中; 华泰国际持续将跨境服务能力和设施向东南亚市场延伸;海通国际在积极推进财富管理业务向家族办公室、私人财富挂管理业务转型,并将新加坡作为主要发展地。

  但国际化外拓的门槛并不低,许多资本实力雄厚、海外投研实力强劲的中资券商更有实力在东南亚市场“扬帆起航”。

  通过上述分析,中泰国际认为,中资在港券商业务发展普遍进入瓶颈期。表现出如下共性问题:

  区域覆盖及客户资源单一,严重依赖境内客户;业务范围局限同质化经营现象严重;自营投资业务大幅亏损;缺乏资本补充能力

  以上四类共性问题,对中资券商的发展造成了约束,加上盈利受周期扰动大幅波动,导致香港子公司难以对母公司有持续稳定的正贡献,2021年海外收入占比超过 10% 仅有中金香港、华泰国际、海通国际和山证国际。

  部分中资券商虽然发展多年但自身的造血能力依然薄弱,面对市场波动时仍要依赖母公司的担保增信以及真金白银的增资。

  报告认为,大部分中资券商面临严峻考验,提升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是抵御风险最有效方式。

  拿头部中资券商举例,近年来多数头部券商均采取了持续补充资本,大力发展重资本业务(自营、做市、直投等),并借助母公司跨境场外衍生品业务驱动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类负债,增加杠杆,主动配合扩表。

  近两年来中资美元债暴雷、美联储加息缩表等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带来相关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上升影响,给一些重资本高杠杆模式下的中资券商带来了极大考验。

  2021年至2022年,中资券商频发亏损,除了外部环境恶劣以外,没有执行严格风控,行业配置过于集中等问题也值得反思。2023年3月,海通国际和及交银国际分别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2年将分别录得64-66亿港元、30亿港元的亏损。

  以海通国际管理的海通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为例,其房地产持仓曾高达 81.55%,直到2021年12月才大幅调仓,但房地产依旧是该基金的最大行业配置。基金持仓中,包括中国恒大、华夏幸福、花样年、禹洲集团、正荣地产、佳兆业集团等的地产股均在21年-22年出现违约及展期。

  在扩张重资本业务的过程中,资本运用的能力至关重要。在境外实现多渠道、 多形式融资,并优化融资结构,多管齐发补充并善用资本金,是香港中资券商资本运用的关键。头部券商的融资渠道更为宽广,融资成本更低。

  4、提升交易投资能力,做大机构业务;以及增强与母公司联动,完善境外融资体系,增强负债稳健性

  中资券商境外子公司资本补充能力相对匮乏,有几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境内母公司注资受到跨境资本的严格监管限制,导致在港中资券商无法获得强劲资本支持做大做强业务;二是境外向投资者募集资本有一定的困难,主要会受到评级等方面的影响。在港中资券商负债久期相对偏短,负债稳健性较弱,因此建议母公司统筹建立子公司境外融资体系,增强负债稳健性。